创始人经历里的每一个点,最终都会连成一条线,形成一家公司的王牌。
对于臻和科技来说,这张牌的牌面上是北大生物学毕业;曾创立中国首家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又称“二代测序”)试剂公司科维思,此后对制药、基因测序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涉及投资领域。创始人杜波回忆称:“每一段经历都带来了很多成长和思考。”
这些经历,直接反映到了臻和科技走过的每一步。
首先是,细分领域的战略选择。 早在10年之前,杜波就注意到中国基因测序市场的机会点,2014年前后,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0美元,全球基因检测领域迎来了第一个春天,测序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测序成本的下降,让测序的商业化应用变成一个更大的可能性。
“这跟智能手机的逻辑一样,芯片、算力、通信等各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最终的应用,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在医学领域同样如此。”杜波说道。
随着人类对于癌症的认知在不断进展,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癌症疗法的诞生,从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依据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精准医疗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其中,NGS可以帮助确定肿瘤中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某些针对特定变异的药物相匹配。
2021年2月份,《JAMA Oncology》上发布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对1000多名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的研究结果:
1)在80.5%的患者中发现了潜在的可操作的基因组变异;
2)在接受测序指导治疗的132名患者中,37.1%的患者取得了临床获益,19.7%的患者获得了超级应答(定义为将他们的疾病控制至少一年);
3)对于原发灶不明癌患者,在近一半(50.9%)的病例中,NGS解决了组织溯源问题,为医生提供更好的线索,了解哪些标准疗法和靶向疗法可能会有所帮助;
4)在15.8%的癌症患者中发现了潜在的可遗传胚系致病变异(增加患癌风险),其中4.8%与靶向治疗相关。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癌症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40.5%。其中,肿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是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以下简称“MRD”)检测市场显得尤为广阔,能够及早发现肿瘤复发迹象。
2020年,国内MRD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4亿元人民币,且正在向更广泛的适应症领域拓展(从血液瘤到实体瘤),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
为捕捉癌症诊断及治疗的整个患者周期的市场机会,2017年,臻和科技开始布局进军癌症预后及监测市场。
“我们研究基于ctDNA的MRD检测技术多年,在前期的技术验证中,公司的MRD检测技术平台MinerVa(®)不仅能够保证每个肿瘤单位点检测的准确度,同时依托专利算法,还能够保证在不同肿瘤患者中,样本特异性稳定维持在99.5%~99.9%,最低检出限低至0.007%。截至2022年,臻和已经对外推出3款MRD检测产品:针对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朗微博(™)、针对Ⅰ-Ⅲ期结直肠癌的畅微博(™)、针对泛癌种的微适博(®)。”杜波介绍道。
市场给出了正向反馈:2021年,以二代测序的癌症预后及监测的收入计,臻和科技的市场份额最大达到36.8%。
谈到这个成绩,杜波分析:“这是因为公司在MRD市场布局得很早,包括我们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院长合作的LUNGCA研究,在肺癌的MRD研究方面,LUNGCA拥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肺癌患者队列规模,这些需要有前瞻性的判断和设计。”
此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1年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及检测潜在市场总额为人民币2712亿元,预计于2030年将增至5611亿元。
这也意味着,臻和科技的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